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來自約旦消息-校友黃騰慶





來自約旦消息

校友黃騰慶,自本校運保研究所畢業(民96年),透過人力銀行投求職476次,獲得10個面試的機會,被錄取4個職位,最後到了約旦成衣工廠擔任管理員,有心酸,感人至深。有成就,孤身奮鬥,但也有燦爛時光!請看校友會部落格。請多給予鼓勵。




圖中: 黃騰慶校友

北加州校友烤肉活動記-陳淑娟


北加州校友烤肉活動記

101811 作者陳淑娟 五專第一屆

  我們這群北加州校友,應中原大學邀請,合辦校友烤肉大會在舊金山De Anza Park,人聲沸騰,寒喧,話家常,熱鬧滾滾,擺滿了家鄉料理有涼麵,炒麵,幾大筒肉羹,五香豆腐,什錦水果,杏仁豆腐,大西瓜,香噴噴的牛排,大雞腿音響放著鄧麗君,費玉青,洪一峰的家鄉,我們提供健康小站,幫大量量血壓做衛教等,發揮護理本色,還蠻受歡迎的呢,現任會長是周鳳玉,感謝她的奔走聯絡,前會長周惠蘭,張耀心,楊佳玉,等都來捧場,共計 23 個校友及眷屬參加,大家渡過了一個快樂的週末。image.jpegimage.jpeg

黃秀梨校長對全體校友的期許


黃秀梨校長對全體校友的期許

黃秀梨校長(左)與陳玉枝理事長

各位親愛的北護校友姐妹、兄弟們:

欣逢本校六十五週年校慶,同時也是一年一度的校友大會,秀梨謹此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會務昌隆。

秀梨於九十八年八月就任之後,在前輩們所奠定下的穩固基石上,師生、校友全體團結一致的努力,接續深耕、拓展,順利完成將「臺北護理學院」改名為「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的使命。未來我們仍將全力配合國家的教育政策,培育創造社會大眾健康福祉的人才,傳承我們的金字招牌。

改名大學後,護理學院、健康事業管理學院、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等三個學院,全力為提昇健康照護專業品質而努力。秀梨未敢鬆懈固步,積極推動以三學院及通識教育中心等學術單位為核心,加上教、學、總、研等行政團隊的全力配合,帶領全校共同爭取,得以重新進入「教學卓越」大學的行列,加上典範特色長期照護計畫的補助,在此額外充沛資源的挹注下,提增了教師教學、研究的能量、強化了學生學習資源、以及健康照護教育的國際化。未來我們勢必朝向強化學校特色的方向努力,才能在少子化趨勢、生源減少之下的競爭激烈環境中,永續經營。今年8月,我們新設「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大學部,讓本校科系更加多樣,明年期待能再新增聽語科學系大學部,既符合本校特色,也達成我校系所多元的目標。這些都讓本校向前跨越了更大的一步,也讓我們的學生在踏出校園,邁入社會之際,有了更卓越的競爭力。

在校園校地規劃上,出租或委外經營的托兒所及水療教育中心用址,都在8月順利收回。原托兒所用址(樂育樓一、二樓)已交由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統整規劃來運用,其中將包括有各系的專業教室以及國際蒙特梭立師資認證中心。水療教育中心將以本校保健特色為主軸,規劃成全校師生在水適能領域的教學兼休閒場域,二樓則將做為學生社團活動與生活交誼的空間。此次回收的兩大空間,相信將有助於教學及學生校園生活品質的提昇。

國北護校友會在陳理事長玉枝的帶領和諸位理、監事們的熱心推動下,凝聚了全台校友感情與支持母校的力量;目前更跨越國界,成為海外校友會交流溝通的總窗口,對母校的貢獻與成就讓我們銘感於心。校友會的效促與殷切期盼、一向是我們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此,一年一度校友會聚會前,秀梨預祝校友會圓滿成功,會務昌隆。

敬頌
喜樂平安     會務興隆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校長
黃秀梨 敬上
  2012.10.01

理事長的感謝與期許



陳玉枝理事長於101年畢業典禮致詞

理事長的感謝與期許

親愛的校友們:大家好!

   母校建校已經六十五個年載了,校友會在母校大力支持下,以及理監事們共同努力,會員人數已達973人,其中有45人是永久會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外會員也有20人,使得校友會不斷茁壯,也能擴及海內外校友的連結,提供校友更多交流的平台。校友會承蒙多位校友回來擔任志工,常以書信、e-mail或電話問候校友,從互動中獲取建言與指導,再精進校友會務的推展。

   這一年來,我們重新建置了全球校友資訊網、部落格,希望校友們多多灌溉這塊園地;為因應國家長期照護法及長期照護服務法的立法,希望帶給校友瞭解未來的趨勢,特別辦理長期照護法規與實例研討會,除了講述法規外,並有從事長照經驗豐富的校友分享實際的案例;為促進校友們聯誼,舉辦春季旅遊活動,母校健康旅遊所校友都在旅遊業有很好的發展,為了服務校友,規劃陽明山一日遊、中山樓、陽明書屋的知性之旅,吃野菜及採海芋的賞花之美,校友們有賢伉儷、也有姐妹、也有全家大小均參與,因有專業的導遊及校友的凝聚力,帶給大家濃濃的情誼,意猶未盡的難忘之旅。

   為緬懷朱故校長寶鈿女士,愛護及教育學子的偉大情操得以永續傳承,理監事們將「寶鈿教育基金」運用辦法重新加以修訂,為使它更能符合現時代的需求,訂完兩種資助方式,包括資助校友及本校生的無息貸款,以達成其圓夢的計畫,圓夢計畫系指有計劃性的進修,不論國內外,或某種創新專案,或創業之初需要幫忙,可在每年二月提出申請;另一種是急難救助,提供校友家境清寒,或家中突遭變故,除了學校相關資源的補助外,也可向校友會申請,今年我們受理五件急難救助的補助。此外,今年畢業生受校友會頒發優秀畢業生獎金也有二十位。為贈送畢業生每位有恆久留存並有紀念價值的禮物,校友會精心設計,以義大利紋石刻印,贈送每人一枚,一出校門立刻用得上,獲得校友們的很大的回響。

   今年八月美國紐澤西州成立校友分會,已是繼南加州、北加州成為海外第三個校友分會,校友遍及海內外,並在海外也有很高的成就,今年母校傑出校友遴選,即有兩位在美國服務的校友當選,藉由他們的貢獻事蹟,宏揚母校的優質,光揚國際。

   最後感謝所有的會員,有你(妳)的參與,讓校友會更能傳承,成為母校的後盾及服務校友,期望我們攜手同心,邀請更多的校友一起創造更茁壯的未來。

    敬祝大家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陳玉枝  2012. 10. 01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與我-王志雲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與我                       
                                                                  
                                                                   作者:王志雲
嬰幼兒保健研究所89年畢業


  王志雲校友,華民幼稚園負責人,台大法律系畢業後,邁入台商行列,於民國八十七年再進入本校嬰幼兒保健研究所就讀後,驀然發現幼兒托教,才是他最喜歡的事業(源起於其良母與賢妻)。
 本篇所描述,文筆非常洗鍊,可讀性很高,內容將於10/27校慶中做優秀學長職涯分享。
  
    民國七十年冬退伍新婚不久急於創業的我在很偶然的機會踏入幼兒托教的職場,與妻在士林區創辦華民幼稚園。在這之前,我與托教工作毫無干係,我的專業更與此無關,我雖很認真的經營這份事業,但我並未站在托教專業的立場來看待她,華民對我來說不過是我的一項事業投資。八十一年,因緣中參加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士後幼稚教育學分班的課程自覺在幼兒托教的工作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那年的冬天學分班尚未結業,我就在中山北路七段另開辦了華葳托兒所,隔年的夏天又於石牌路二段經營了華民托兒所。在這兩所托兒所開辦之後,我便將工作重心轉移在托教工作上,更為工作利便而遷居天母西路。就在我經常需要往來士林、天母而須路經石牌路的同時,我發現在榮民總醫院正門對面有ㄧ片蓊鬱的校園,漸漸也由榮總西大門對面的校園門柱上發現這所學校是「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這是她的後門,她的正門則在明德路上。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這是所護理的學校,看她附近的醫療機構聚集,心想她應是蠻重要的機構,但我與這學院只是平行的兩條線,似乎沒有交集的理由。我更不知道這學院中有嬰幼兒保育系,直至八十七年系裏同學為了繳交參訪幼托機構的報告而來所聯繫,我這井底之蛙才知道國北護與我的工作是有關係的,之後學院與我更因系上老師選檡華民為學生的實習園所而關係密切。八十九年,因我擔任華民托兒所所長,依政府規定須進修兒童福利專業主管人員課程,當時雖有好些學院提供這類課程,但對我來說,在熟悉與利便上國北護本就是我的不二選檡。
    
    這次的進修對我意義重大,我因平日工作繁忙,多年不曾讀書,能到學院進修,早是滿心欣喜。這課程是在晚間進行,雖每日工作繁重,上課時已是疲累不堪,甚或因無暇進餐,飢腸轆轆,但因教授豐富的課程內容,讓我驚喜而忘怯飢疲。更有進者,如我當時在黃倩儀老師課程上所做的自我介紹中所說的:「平日都是路過學校,來這上課讓國北護對我來說,我不再只是過客。」這時,我心中油然生起「歸人」之感,我悸動的感受到這份歸屬感是源於學校的氛圍、學術的支持與知識的專業。而就在我進修主管人員課程的同時,很幸運的由陽琪老師處得知嬰幼兒保育系要成立碩士研究所了,我則抱著久別學院,近鄉情怯的心情,報名參加了考試,更幸運的是我被錄取了。
    
    九十年的夏天,我這幸運兒將工作的時段及內容做了調整,昂然跨入校園,穿過長廊,遇見事務阿姨猛與我點頭示意,詢問我是否為剛來的教師,心想我大概怎麼也不像個學生了,待步入教室,上第一堂課,發覺班上同學大半是剛畢業的學生,即便是已入社會工作的同學,亦是秀麗斯文的年輕人,心中不覺忐忑起來,不禁自問,我是否來錯了呢?但這所有的不安,就在老師正式上課的拋問,及與同學團討中全部消失無蹤了。
    
    接下來,我在國北護度過精采豐富的兩年,兩年間一位早已步入中年,苦於病痛,蹣跚步履,在生活裡把理想壯志消磨殆盡的我,頓見真理之光,重拾求真的熱忱。國北護給了我好的課程內容與議題、自由的討論氣氛、學術的包容,與優秀的授課及指導教授,使我大啖資訊爆炸的盛餐,啜飲真理美露,享受追求知識的快樂,而這所有的一切來的自然,自然的讓人格外珍惜。感謝國北護給我試煉自我的機會、求真知,也求灼見的勇氣,更感謝國北護將參與社會、服務社群的傳統感染給我,讓我重新自我定位、發現自我。
    
    有六十餘年歷史的國北護,如今已改制為「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了,它對社會、對社區,與對我都有一份特殊的意義,當然這是指在整個的「護」的領域。但如僅就嬰幼兒保育的立場來看,我們社會的嬰幼兒保育的工作發展迄今,早已步入專業領域,而專業的維持則在於學術的支持,北護將自己所擁的學術資源,在專業上給予公私立的托教機構許多支持與引領,她不僅為托教界培育無數優秀的實務工作者、豐富托教專業的深度與廣度,更在社區教育的推廣盡心盡力。這一切對我們在國北護曾經求知過的人來說,感受深刻。如今回顧,不論在國北護學習時我們是那一種身份,這因緣,讓我們所有出自於國北護的人,對國北護,有種難割捨的夢縈熟稔,與念及時的親切與傲然。







堅毅、不凡 — 李美香同學


堅毅、不凡李美香同學
作者:羅素珍  五專第一屆
作者與李美香校友同窗之誼,又有姑嫂之親,了解美香,兩人感情甚篤,本文敘述101年度傑出校友李美香學姊其生長求學過程,娓娓道來,真情留露,顯示本校畢業生堅毅不拔,努力奉獻的精神,讀來不同凡響,扣人心弦,引發見賢思齊之效

左起:作者羅素珍學姊.蔡秀鸞教授.李美香學姊.吳美瑟學姊.郭素珍院長

在李美香校友號召下於1015月成立紐澤西校友分會(為海外第三分會)

畢業至今已有44年之久,回憶同窗往事總是特別的甜美。民國52省立台北護專五年制第一屆招生,報考人數3600人,錄取80人,五年後拿到文憑的70人。70名中現有兩位博士,美香是其中之一,她艱毅的求學歷程、豐盈的人生,足堪為本屆同學表率。
一﹑家人心中的天使
小時因任教職的父親早逝,頓失經濟來源,原是家管的母親只能務農為生,所以美香在初中、五專求學時,每年暑假都須在稻田、甘蔗田間幫忙除草、施肥、灌溉;有次她見母親噴灑農藥時,穿著雨衣背著笨重的農藥桶「逆風倒著走」,一不留神就跌跤,她跟媽媽說:「我年輕較敏捷,讓我試試。」就這樣代母職,直到畢業後才卸下此責,令其母很窩心,直說她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仁愛醫院上班時,對台北讀大學的弟弟很關心照顧;又因母親不諳農作經常收成欠佳,她以微薄薪水省吃儉用來資助弟弟和屏東就學的妹妹,使其順利完成學業。此為家犧牲奉獻的情操,至今其弟妹都還感恩著。
二﹑艱毅的求學歷程
民國52年(15歲)入校後,因營養欠佳又未足齡入學,所以比較瘦小;但她深知「知識就是力量」,所以加倍努力讀書,曾獲蔗農(糖廠)、農會、劉瑞桓先生清寒獎學金。也曾寒假時留校打工(縫製尿布)賺錢繳交學費。民國63年(26歲)到美國民國65年(28歲)取得美國護士執照。從事護理工作多年後,深感對美國護理新知的不足,此時孩子也長大了,於是邊工作邊在紐澤西州立威廉派特森大學進修,民國83年(46歲)取得護理學士,民國88年(51歲)取得護理行政碩士,民國91年(54歲)取得懷俄名州立甘迺迪西方大學康管理博士。中年以後以十多年時間在天寒地凍的紐澤西這樣孜孜不倦、夙夜匪懈的學習精神,真讓我們十分佩服。
三﹑婚後的賢妻良母
民國63年到美國 其夫吳啟三攻讀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博士期間,生活費除獎學金外全靠其打工收入,直到先生修完博士學位才鬆了一口氣。為先生的付出,爾後再為兩小孩的教養默默奉獻十多年,她用愛與導方式教育小孩。其夫現為 Ashland Specialty Ingredients亞森蘭特殊配料公司主管,大女兒為加州州立 Freemont(弗里蒙特)高中教師 ,小女兒為加州 Snoot Entertainment(思諾特娛樂)公司製片,皆為社會中堅。
四﹑華僑眼中的好同鄉
    醫院服務時遇華人病患,莫不多加關照,使患者心安而能早日康復,今皆成好友;最讓人感佩的有位25歲華人女孩是舞蹈症患者,家人都不敢帶其外出,深怕周遭投來異樣眼光;她除了尋找有經驗、有耐心、愛心的護理人員幫忙外,平時以電話關心提醒,假日亦不畏旁人眼光常邀外出用餐、散心,減緩其惡化速度。在異鄉她發揮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
五﹑豐富不凡的經歷
民國57年畢業後在農復會紅十字會擔任公共衛生推廣員2年,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水林研究站服務3年,台北市立仁愛醫院服務2年。俄亥俄州醫院服務8年。紐澤西博塞郡社區學院教授4年。美國紐澤西榮民醫院護理長9年、亞洲傳統文化活動經理人4年,皆在職中。紐澤西聖喬瑟夫醫院護士、護理長、督導長達28年,現仍在職中。除任現職外,也曾任美國註冊護士全國命題和審核委員,美國內科護理學會和護理刊物審核委員;參與榮總各類競賽得獎多次。9910月獲得美國聯邦執行董事會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就業機會均等)獎。她善用多年臨床護理經驗、教學及行政管理的專業,在美國獲得多項的榮譽,能身為她的同學,真是與有榮焉。
六﹑推己及人之愛
在護理界工作四十多年,有意貢獻所學於故鄉-台灣的護理同業。民國99年返國在台中護專3/25)、台南護專3/29)、台北護理學院4/01)三所學校進行專題演講,將所學與經驗無私的傳承,與教授、博士研究生和學生做學術交流,讓學妹備感溫馨;並願為欲赴美進修學生提供諮詢平台,減少摸索過程,獲學生熱烈回響;民國996月曾試著協助本校(學院)博士生前往紐澤西聖喬瑟夫醫院觀摩研究,為學妹们進修提供另項選擇,可惜因8月改制(大學)而中止。其感恩學校當年的培育,在異鄉更珍惜同校情誼,任同學會美國聯絡人和校友會美國紐澤西分會會長。民國993月獲新營市新興國小頒與傑出校友獎,其亦捐贈母校獎學金,嘉惠母校清寒學生。  
她求學積極進取,對護理工作熱忱,為人謙虛,處事低調。民國99年回國參加同學會,隻字未提當選國小母校傑出校友的好消息,顯見其之謙懷。尤以擷取美國護理界「實務」的發展經驗,願為推升台灣護理人員地位與護理界的未來盡份心力,此等情懷值得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們所效法。她熱愛護理工作、愛家、愛同鄉、愛故鄉,實是我們護理界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