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公會六十年見證台灣護理價值的變遷-郭春花


公會六十年見證台灣護理價值的變遷



郭綜合醫院護理顧問  郭春花
校友會嘉南區代表
夜二專 第三屆醫護教育科畢業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研究所     


    台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以下稱公會)於民國381月在台南市政府立案,已屆一甲子。六十年來公會的巨輪不停地前進,當今已匯集了四仟餘會員人數的團體巨力,服務於府城各機關團體。公會的護理工作者,歷經光復以來社會的變遷,護理環境的改變,全民健保的實施及醫病關係的質變,護理工作內容除了必須符合醫師的醫令,更需滿足病患的需求,於是護理項目多樣化、護理品質嚴格化、護理意識普及化,護理的價值更受到重視。



從配屬醫師的幫手到護理專科

最早,護士僅是配屬醫師協助照顧病患的幫手,民國3年,中華民國護士學會對從事護理工作的人,統一稱之為「護士」,意指「撫養照顧病人之具有學識者」,至民國41年台灣護士界建議教育部對廣泛培養護理人才的「護士學校」改為「護理學校」,以落實業界核心工作的意涵(鍾信心《護理的信心》頁230,民90)。漸漸地,護士從配屬醫師的幫手轉變到注重護理專科的養成,故台灣光復後,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工作內容已開始有了「質」的改變。

筆者於民國54年至59年服務於國立臺大醫院擔任臨床護士期間,在耳鼻喉科及眼科六十張床的大病房一人上大夜班的情況下,兼顧氣管切開急診手術。對鼻咽癌、喉頭癌的化學療法、癌末病人的疼痛處理、視網膜剝離等個案的護理照護,都需要專業的技能,需經嚴格的臨床護理專業訓練,方能小心翼翼地照護病患,促進舒適與健康。



護理品質與專業能力進階

民國80年代後,由於電腦與網路的普及,資訊時代改變了經營管理模式,不僅是企業連公家機構也不得不進行組織再造,實施適切之教育訓練,使員工具有專業技能,以便勝任工作擔當責任。於是全面品質管理(TQM)推展開來,護理工作更深入於流程的每一個環節,譬如具體的(Specific)、可評量的(Measurable)、可達成的(Attainable)、合理的(Reasonable)、具時效性的(Timing) 的工作指標,被要求符合SMART原則,以創造服務的價值。

在此時期政府也提拔優秀人員,獎勵出國訪問,學習先進國家的護理政策與醫護環境,以改善國內醫院的護理管理,開辦醫院病人衛生教育,推動及宣導「預防勝於治療」的保健觀念,注重身心健康及積極改善護理用品、美化病房環境等,實實在在落實護理品質。公會並配合政府推行「醫院基層護理人員專業能力進階制度」之措施,積極培育人才、增強護理人員的臨床能力,提供病患安全的護理服務,讓護理人員在臨床能力專業上的表現受到肯定。



會徽的「五心」見證服務的價值

由於醫院護理管理已由醫院延伸至社區,進入社區健康營造,其目的為:推動「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藉辦理社區活動、廣結善緣,促進里民之健康、提升社區民眾之生活品質,公會扮演著重要貢獻之角色與功能。翻閱本公會沿革紀事,其「會徽」(如圖示)創制於民國89年,內容隱含台南市市-鳳凰花的五花瓣,用以表達護理專業人員「愛心、熱心、耐心、關心、用心」的基本精神。筆者與護理結緣四十二年,體會這五種心法無論在學校、在臨床、在社區服務,都和病友會心共鳴,和樂無窮。公會的「五心」正秉承護理教育的方向,匯集所有會員的共識,明確表達追求護理專業的使命與職責,並在此旗幟下建立起友誼及互惠。

<><><><><><><><><><> <><><><><><><><><><>

    59年筆者由台大醫院轉進省立台南醫院服務即與公會結緣,72年起至78年曾擔任本會第十九屆及第二十屆理事長,間隔六年後,於84年起至90年復受選任本會第二十三屆及第二十四屆理事長,「五心共識」的會徽製作背心給當時的夥伴穿著以代表本會的服務精神。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包括921地震賑災)、推動安寧療護工作。





公會一甲子見證社會關懷的價值

公會是大家的園地,我們與她一起走過一甲子,恰逢喬遷新址至公園北路,我們希望新會館將是個人文會館,是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讀書、思考與成長的地方。美國哲學家,也是發明家的佛蘭克林曾說:「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公會及一切活動,將來會因為您的參與而更壯大。

我們公會不僅在慰問老人、孤兒、智障、育幼、安寧照護等關懷這個社會,更立志珍惜地球資源,善盡環保責任,持續不斷改善永續經營。春秋時代的政治家管仲說過:「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在理事長領導下,大家聚集勉勵,群策群力,勤於種穀、樹木與樹人,如此當我們再往前走一甲子,相信豐收之餘,也人才濟濟。並使南丁格爾的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熄,實現新願景-追求卓越永續經營的公會。




手術安全把關知多少?-戴宏達


手術安全把關知多少?
台北榮總手術室護理長 戴宏達
台北護專三年制第34屆畢業
載自榮總人1015月份月刊

  近年來國人對於健康的重視與要求逐漸提昇,期許擁有一專業、安全及人性化的醫療環境,然而,有關手術病人安全的意外事件仍時有所聞,例如:將A病人準備輸的血誤輸給B病人、在手術過程中錯將病人的右腳開成左腳等等。這些醫療疏失顯示出在一連串的環節中有所疏漏,猶如在精緻的工匠作品中,發現木板中螺絲的銜接並不完善,不但無法細細品味這項精美的藝術品,就連基本的安全性都達不到。

    本院向來注重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在手術安全方面以「提升手術安全」及「鼓勵病人及家屬參與病人安全工作」為目標,除了既有紙本的手術前後交班記錄及查核外,並於100年發展手術病人安全把關資訊系統,運用於手術實務流程。手術病人安全把關是指在進行手術過程中,醫療團隊間互相合作進行手術相關重要事件的查核,以降低人為遺漏或預防錯誤的一種制度。手術病人安全把關系統分為三階段:

1.  簽入期(Sign In):在麻醉誘導前,麻醉團隊與護理人員以兩種以上辨別方式共同確認病人(如病人手圈、病歷號等)、確認手術名稱、部位側別、手術部位註記、禁食狀況、手術及麻醉同意書的完整性,麻醉醫師必須再次評估病人是否有困難插管、過敏史、手術失血的風險、確認血型並備血,共同確認後執行電腦簽核。

2.  靜止期(Time Out):手術前準備妥當,在取手術刀前,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及護理人員再次共同確認病人、手術名稱、部位側別、手術註記,並由手術醫師說明重要手術步驟或可能的風險、手術時間以及預估的失血量;麻醉人員說明病人特殊風險與準備。而護理師則確認手術前30分鐘給予預防性抗生素、確認已備妥可能使用的滅菌物品及設備。所有醫療團隊成員共同確認無誤,才可開始進行手術。

3.  簽出期(Sign Out):在完成手術即將縫合傷口時,手術醫師與護理人員必須共同確認手術名稱,紗布尖銳物和器械計數正確,標本名稱及數量,並在標本袋外加貼上防偽標籤等,並執行電腦簽核確認。

    在護病的過程中,唯有以病人的健康問題為中心,全體醫護人員和病人及家屬共同參與,藉由不同方式、不同的醫療成員進行多層次、多節點的手術把關,本著視病猶親的服務精神,提供優質的服務品質,讓病人及家屬獲得更完善的照護,確保安全樂活的健康人生。

刺桐樹與我在北護求學的日子-魏雪卿

刺桐樹與我在北護求學的日子              

                                校友 魏雪卿

               醫護教育研究所第二屆畢業

「刺桐」是一種落葉性的喬木,雖名為『刺』桐,刺卻長得很溫和,僅在樹幹及枝條,找到一些小小圓潤的刺。於秋冬時樹葉會轉黃相繼落下,到了春天樹枝的頂端開出小花苞,夏初盛開為艷麗的紅花,顏色如珊瑚,又名『珊瑚刺桐』。花再慢慢結成暗紅色的果實落下,每年週而復始。 70年代的北護校園內刺桐樹cope自國立台北護理護理學院網站)

民國59年,台北榮總的小護士,下了班轉了3趟公車,來到內江街,就讀省立台北護專夜間部,口中一面咬著麵包,手不停抄寫著筆記,授課的老師體諒的說:「不要噎到,慢慢吃」,學生的心理熱熾熾的,渴望得到更多的新知。那時已是護專二年制公共衛生護理科的最後一屆,朱寶鈿主任親自帶領指導我們,學習的科目:教學原理與教學法,產前衛教、產後指導、嬰幼兒護理,社區護理、家居護理、家庭護理等。在內江街康定路華西街萬華地區都是我們服務的管區,大街小巷,都可看到穿著淡藍色旗袍領制服的公共衛生護士,提著訪視箱穿梭。扎實的學習,用在社區基層民眾的護理照顧上,受到大大之歡迎,在那時代,有口皆碑。『台北護專』的婦幼照顧、社區護理就是品牌。當時為徐靄諸校長領導,操勞校務病逝後,繼任為校長的朱寶寶(我們對朱校長的暱稱)還倡導「無缺點主義」運動,也就是預防缺點發生,有了缺點一定要檢討改進,不可以再犯同樣的缺點(錯誤)。將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的精神,應用在日常生活的為人處事上,發揮的淋漓盡致。校長以此理論來訓勉我們品德、修養及操守,影響莘莘學子的人生觀念甚鉅,至今我仍奉行不逾。那時候校園雖然狹小,倒也花木扶疏,錯落有致。有次上體育課,已忘了老師的大名;只記得要考仰臥起坐,必須十下才能過關。就地躺在草地往上一看,才發現有棵大樹正俯瞰著我們。原來「她」就是那棵『刺桐樹』,早就站在那裡多時了,可是每日天黑才匆匆進入教室的我們,10點下了課衝出趕公車,有些同學回去還得上大夜班,大家哪裡有時間、有心情,去知道那棵樹的存在呢?就像我們看徐靄諸校長有如大樹籠罩著我們,庇蔭著我們,但沒什麼機會與她親近,更別說當高興或傷心的時候就走近『她』。

三年裡作著美夢:上班照顧病人、去地段實習、寫作業,偷空郊遊、逛西門町,看樂聲或國賓的電影,吃中華路的館子、金園的排骨麵等。同學也相繼交了朋友,結婚生子。日子忙碌而充實,畢業了!大家頭也不回出了校門。在醫院工作、在家中,日子飛逝度過。96年搬了新家的刺桐老樹(城區部校園一cope自國立台北護理護理學院網站)

再回到學校已是20年後,受邀到學校擔任護生實習指導教師的身份,記得那天春寒料峭而陽光普照,往窗外一看這棵「刺桐樹」已有3層樓高,頂上正開著火紅的花朵,令人驚歎!一瞬間想到公共電視曾播出的一齣歌劇:描寫『刺桐花,艷熾熾,雨過折枝,插地即生,落紅雖然退了色,餘香裊裊化春泥,來年春到花再開,艷色猶在最高枝。』這棵「刺桐樹」已看盡了學校人事的迭變、成長。默默的關懷著學校的一切,她扮演著恰到好處的分寸,雍容、開闊與勇氣。接任的沈蓉校長清楚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懂得因應內外在環境的變化,讓學校顯得欣欣向榮。那時80年代招收『男丁格爾』,可說是創舉。師生的努力,學校得以到台北石牌地區明德路上成立了第二校區。

八十三年在林壽惠校長大力經營及領導下,引進了各界人才,加入人文、自然、科學、藝術、管理、法律、體育、健康旅遊等學科的薰淘,學生術德兼修、不斷精進。新校舍巍巍,充滿朝氣,花木扶疏,綠意盎然。並升格為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因地利之便,我也能再度就讀母校護理系臨床組(第二屆),每當從榮總下了班踏著夕陽餘輝,信步就到美麗的校園,得到名師指點,與同學打成一片。能不斷吸取新知就是福氣,也是我至高無上的享受。今天學校已成為5個系,11所研究所(設有護理、醫護管理、嬰幼兒保育、資訊管理及運動保健等五系,護理、醫護管理、嬰幼保、資訊管理、長期照護、護理助產、醫護教育、聽語障礙科學、旅遊健康、中西醫結合護理及生死教育等十一所研究所)並設有博士班的獨立學院。我也就便打鐵趁熱,再接再勵,於民國94年畢業於醫護教育研究所,這時候當年的小女孩已經是個髮蒼蒼,子女成群,年過半百的市立關渡醫院的護理部主任了。

國立台的北護理學院如今能成為護理教育的重鎮,靠歷屆校長及師生們的努力。使各級階護理人員有進修的管道,專業品質得以提升,間接造福社會大眾,受到好評及讚譽。每個北護的畢業生都非常搶手,獲得各機構競相採用。現校友已遍佈世界各地。在各領域中都有傑出耀眼的表現。默默陪伴關懷校友的『刺桐樹』呢?仍然堅守在原來的崗位上。(內江街的城區部內),繼續陪伴著醫護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研究所及台大北護分院(原國立台北護專附設婦幼醫院)。『刺桐樹』還是每年按時開出類似「雞冠」的紅花。

現任鍾聿琳校長,美麗而睿智。為婦幼健康、護理教育、護理研究的專家,治校嚴謹,培育名師如雲。她非常注重學生智、德、體、群、美的發展,具有國際觀;與國外許多名校結為姊妹校,相互往來交換師生,讓學校更長足進步。設有推廣教育部,辦有各種進修班如健康照護行銷管理學、溫泉與健康多媒體製作與應用、進階英文、太極拳、美容按摩、家庭保姆等課程,非常有益身心健康。使校友民眾進修管道更加寬廣,得以學習副專長,對於校友尚有優厚的學費優待。

現任校友會理事長徐曼瑩博士曾任護理系系主任及醫護教育研究所所長,多年在本校作育英才,誨人不倦。她在此呼籲校友們大家共同來支持母校,早日完成學校改制成為『科技大學』的大願。

現在『刺桐樹』呢?因舊校區改建禮堂了,延請樹醫,搬了新家離原址大約50公尺處。『她』守護校園無數寒暑。功勳標磅。
961027日是本校60週年大壽,母校備有園遊會、健康嘉年華會、運動會,校友回娘家、表揚傑出校友等等活動。請各位校友們帶著懷舊的心,回憶甜蜜回的過去。來看看學校的師長,校園,看看親愛的學弟妹,看看老校長朱寶寶(現住在台大北護分院的護理之家頤養天年,高壽已94歲,頭腦清晰、精神鑠瓅,慈愛、幽默的個性如以往),也一同關懷認養我們的搬家後的『刺桐樹』,期待能再度開出艷麗的花朵,象徵學校校運昌隆、穩健、茁壯、更有勁。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我們在臺灣的旅遊-姚琪


我們在臺灣的旅遊      

 三專第四屆 姚琪

  何其有幸在台北舉辦畢業50週年的聚會,20091015中午十一時三十分,遠自美國各州及臺灣各縣市的同學及其牽手共31位,相聚在「台北市福華文教會館」。


  31位參與者有由美返台者23位含同學14位;


黃惠瓊夫婦、黃玫俐夫婦、邱明枝夫婦、邱明月姊妹、蘇雪容夫婦、石翠瑛夫婦、宋美智夫婦、董伯玲夫婦、謝靜嫻夫婦及彭賽吉、林麗鳳、蔡秀玉、吳愛倫、孫安娜等


  臺灣在地者8位含同學7:


潘靜雲夫婦、曾麗錦、王佩侠、龐平蘋、張孟蓁、楊信妹、姚琪等


  首次在台的聚會中,由張孟蓁致歡迎詞,為了歡迎海外同學及另一半返台,本次餐會由台灣南、北部的七位同學做東。另王珮俠在身體微恙行動不便的狀況下,猶籌劃海外同學住宿問題及相關旅遊事宜之聯絡,煞費苦心﹗龐平蘋提出參訪母校,她因健康問題故由姚琪接手,並請黃和美學妹協助,商請校友會秘書處提呈報告予校方。龐平蘋因血管炎﹑抵抗力低,平日足不出戶,為了與多年不見的同學會面,及早就為體能做了周全的準備﹔另蘇雪容由於長途飛行致腿部靜脈栓塞住院治療時,亦特別請假外出參與活動。餐會中並選出下屆活動的負責人,邱明月、蔡秀玉、孫安娜等三位同學。


  當天下午三點抵達到母校,踏入校園時,校長、兩位副校長、相關主管及校友會理事長、理事代表等,熱誠揮手致歡迎之意,並備妥兩台輪椅待命,體貼周到之至。進入會議室大廳,校方贈送每人一份見面禮,內有校園步道導覽手冊一本、絲巾一條、桂圓核桃蛋糕一盒,深深體會到校方對老校友訪校一事極為重視。


  黃秀梨校長致歡迎詞特別提到:學校在歷任校長努力之下,已由省立護專升格為國立台北護理學院,201081改制為國立護理建康大學,現在有512所,學生有三千三百多人,碩士班已招收外國學生,現在有來自非洲甘比亞的5位同學。展望未來,更擴大國際交流,升格為技術大學。


  理事長則說明: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校友會過往僅設在台北,現已擴大到全台,在高雄、雲嘉南等地區皆有分會,展望未來在國外也將成立分會。


  姚琪代表致詞:三專第四屆於1959年畢業迄今50年,42位同學中,目前30位旅居海外,10位定居台灣,2位則已離世;旅美的同學每兩年聚會一次,兩年前就已決定返台慶祝畢業50週年。當年三專校舍在漳州街,小巧精緻。一、二、三年級各一班,每班平均四十多人,平日二、三年級到醫院實習,學校只有一年級上課真有些冷清,現今的母校是如此的壯碩,同學們都非常感動。隨後各級主管陪同我們參觀圖書館、示教室、茶藝軒等,離去時,校長親自上車與我們一一道別,極為溫馨、熱誠、感人。


  10/16~10/19開始四天三夜旅遊行程,由救國團中國青年旅行社主辦,導遊黃裕光先生全程陪伴。


  10/16到台北縣瑞芳鎮金瓜石博物館,中午至九份老街享用午餐,接著到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下午則到宜蘭礁溪享受溫泉SPA


  10/17經世界第五長隧道「雪山隧道」,中午到達南投九二地震教育園區,即車籠埔斷層區。下午到中台禪寺,接著到埔里酒廠,傍晚抵達日月潭的水沙蓮大飯店。


  10/18遊日月潭、玄光寺、拉魯島(光華島)、文武廟等地,下午四點半到臺南遊延平老街,八點到達高雄,漫步於愛河河畔。


  10/19赴西子灣風景區、前英國打狗領事館,午餐後開車返回台北,一路上同學們有訴說不完的話語;同學們沿途接著下車,最後抵達台北車站,在依依不捨中互道珍重,2011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