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給親愛的學妹們一封信-陳秋梅




陳秋梅校友:95年本校醫務管理系護理管理組畢業
現任台北北醫大學附設醫院新事業管理部執行長,為人熱誠且有創意,帶領新人很用心極受同仁愛戴,自臺北榮總護理長退休後,仍被禮聘為新進人員訓練班講師這是一篇給護理新人的信,徵其同意分享學弟妹們           101622


親愛學妹們:妳們好!
    恭喜您從護理健康大學畢業,即將進入職場,我已從事護理35年,想與大家談談工作心得,希望共同勉勵。護理工作是一條好路,也是一條辛苦的路,但是每個人一生要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來做,才不會浪費生命,護理就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終生受用無窮!

    天底下沒有不艱苦的事,麵包不會自己送到我們手上的,護理工作有快樂的一面也有辛苦的一面!我們以愛奉獻自己!默默付出自己!日夜間三班的輪值、病人病情嚴格考驗著我們的心性與耐力、護理界限如同走鋼索般,有著風險,工作難免很繁鎖,但要用心,壓力湧現時怎麼辦呢?一定要克服與尋求支援~請教學姊學長就對了。

    在此為妳們感到欣慰,因為妳們選對了人生正確的方向~護理,就如人生有了美好的開始,有道是方向對了,距離就近了,目標就不遠了!有學姊學長的帶領,可以節省浪費摸索的過程!以後會紮根享受美好果實的。

    當今大環境面臨護理人才荒,您我都心有戚戚焉,但是別怕!想一想,妳人生目標是什麼!不就是想學有專長予以致用嗎!這乃自我實現的初步詮釋,妳們剛剛開始,是醫院的生力軍,一定會有困難與適應問題,乃屬正常情境,個人就是這樣有信心走過來的見證。我們很歡迎妳們加入護理行列這個大團隊。

    今天站在傳承的立場,我衷心祝福各位工作順利!也要告訴妳們:上蒼賜予妳一份恩典~護理,蒼穹賜我一個美麗的冠冕~白衣天使,這些我們都收下吧,自然會在其中尋覓出快樂。用耐心、熱心、誠心、好心、愛心走出一生無憾的護理路,如今我回首一點都不感後悔,有倒吃甘蔗的感覺,印證一輩子都滿懷感恩與喜悅呢。

    加油!堅持妳自己,要有信心!淬練過的專業就是無價之寶!有一天妳會明白,這條路中生受用無盡,別擔憂喔,學姊長們會教妳,會好好帶領你,當然!你自己也要用心去努力。學習過程中祈願帶著謙遜態度、快樂學習、努力成長的心情走護理這條好路吧!今日有如一塊乾涸的海棉,日後是一塊吸滿智慧之水的高密度海棉!璀璨生命!祝福妳們工作愉快!做個快樂的白衣天使!

給長者的一封信-陳秋梅

            

給尊榮長者的一封信 校友陳秋梅95年畢業於醫務管理系護理管理組


  現今全世界老林國的趨勢日漸明顯,由於醫療與生活水準進步,幾年後台灣將成為全世界“超老人國”的地區,高齡人口不斷的遞增,隨著的時序自然的運轉,社會愈來愈老化了,健康照護層面相對的愈趨複雜,讓每位長輩們得以接受時空挑戰,能夠健健康康自在的生活,不只過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更轉化為“夕陽無限好,黃昏更燦爛”的目標當然長者是重要的主角,如何健康的老化,是重要的概念與馬上須落實的功課喔!那甚麼是健康的老化呢?也就是有病當然要就醫,就醫後要與醫護人員合作,按時服藥,對於不能治癒的慢性病也需忍耐而接受,重要的是將身體盡量拉長使用,並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再來所謂要活就要動,善用社區提供多元活動設施,活動加運動喔。還有需要別人照顧時,就不必為了尊嚴而矜持,因為每個人都會老,當然,除了生活品質的營造以外,平常心與樂觀是提升免疫力的最佳處方,憂鬱將會引發不好的細胞竄動起來,所以心態的自處更是重要,仔細思考一下,老時沒有學生考試的壓力,謀生的辛勞與功名利祿的爭取,此刻,人生是多麼從容,真實與美好,寧靜與淡泊,日日是假日,天天自由日,天天藝術節,時時旅遊節,人生此刻就如一本書,您一生的經歷有如翻不盡的寶藏,即便不是精彩奪目,也記憶滿囊篋,值得細細品味與回憶,就當一首老歌,越老越有情調與浪漫,就像一幅畫越老越有內涵,更如一罈酒越老越甘醇。

  但願,我們秉著保持健康才能快樂的原則,繼續過得輕鬆自在,內心充滿平安與喜樂,偶而想著美好往事,懷舊治療更勝於醫藥,身在福中更知足,隨心所欲樂而為,可試著學習新事務及追求新鮮的東西,日子多變化隨時顯得明朗,自己能做的事絕不假手他人,這樣可以訓練體力與腦力激盪,可防止老人癡呆與退化,當然也要記得保有微笑的軟實力,多多與好朋友一起聊天打麻將噢,聽聽笑話也不錯喔,不煩不氣,是不花錢的養生秘方呢!對子女只要默默關心但不要擔心,不要嘮叨,大半輩子的奔波,此刻一概煙消雲散去吧,呈現人生的第三春!您們一生的價值就像一顆永恆的彩鑽,閃亮在心中!深深祝福各位長輩們~敬祝有如松林般的歲月!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林顧問出遊美國
















本會 林壽惠顧問與校友吳麗萊學姊(前桃園療養院護理主任)
於101年四月二日至五月二日 前往美國旅遊與
南加州分會會長王肖薇.楊逸先等校友
歡聚一堂以解鄉愁
















不可不知的熟年世界

美國 CQC照護安養院暨休閒養生中心   楊逸鴻董事長法學博士

楊逸鴻女士於本校完成五專教育,進入台北榮總,及70年代援沙醫療團的臨床工作歷練,再赴美進修,得到法學博士後白手起家在美國密西根州擁有三家CQC照護安養院,暨休閒養生中心擔任總裁,表現卓越,獲得多方肯定,經常受獎,也得到97年臺灣頒贈的海外傑出企業家獎,及本校96年傑出校友,因經常從事公益工作,社區服務育等,獲得多方讚揚,育有二女,相夫教女,均學有所成,於101年紐約市華人家長學生聯合會主辦的「第10屆模範母親獎,為當代傑出女性,本校之光


文係楊博士應經濟部邀請的演講稿摘要,特徵其同意放入部落格以響讀者


時間:615 (星期五) 13301700
地點:台北市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2F第五會議室

1. 老化海嘯襲台 106年長照關鍵年
  一六年後老年人口只會越來越多但賺錢的人卻日益減少, 長照網絡建置需加快腳步,因應失能人口大幅增加的服務需求。
據經建會推估,台灣目前失能人口約七十萬人,但隨老化海嘯襲來,民國一一五年失能人口數便將突破百萬,達一百零四萬五千多人。五年後、一六年台灣便將從高齡化社會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屆時受扶養的花錢人口愈來愈多,但賺錢的人卻只會愈來愈少。二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比率將占總人口近半數,等於每兩人走在路上,就有一個人是年逾六十五歲的銀髮族,平均一.二工作人口就得撫養一名老人。
衛生署照護處長鄧素文表示,衛生署日前已完成長照服務資源盤點,將全國長照服務網畫分為廿二大區、六十三個次區、三六八個小區,補足國內各區域缺乏的資源。
目標一五年完成每萬失能人口建置七百床以上長照床位、全國各大區域設有失智入住機構、次區皆有一個社區型的日間照顧中心,並針對山區離島長照資源不足區,提供居民社區及居家照顧服務。
2. 國人十大死因報告出爐慢性病死亡佔75%
衛生署今日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報告,最新十大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28.0%)、心臟疾病10.9%)、腦血管疾病(7.1%)、糖尿病(6.0%)、肺炎(6.0%)、事故傷害(4.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3.9%)、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4%)、高血壓性疾病(3.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
去年死亡人數152030人,惡性腫瘤則連續30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去年共有42559人死於癌症。
依內政部估計,100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男性為76歲,女性為82.7歲,與99年相較,女性維持不變,但男性卻減少0.2歲,男女平均壽命差距6.7歲,創近十年來的最新紀錄。
國內男女壽命拉大的主因在於去年死於癌症的男性人數遠高於女性,足足多了11531人。男性平均餘

   命變短的原因還包括男性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明顯增加。
塑造有尊嚴的長壽社會【台灣《天下》雜誌7月號文章】題:完全長壽的黃金計劃(作者藍麗娟)未來人類平均壽命能延長到120歲,70歲退休,長達50年,你的經濟、健康、心靈將如何自處?
  全世界正風行“就地老化”的觀念,試圖塑造一個長壽而有尊嚴的新社會。
8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先進國家已經感受到人口高齡化帶來的財政衝擊。德國於1996年通過成長與就業促進法,即立法延後退休。希臘、意大利、日本、英國、瑞典,也都提高退休年齡及年金給付門檻。
  未來的高齡者,不僅將延後退休,還必須照顧更老的老人與兒童。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吳淑瓊指出,21世紀,四代同堂或五代同堂將會很普遍。如果家庭倫理不變,目前支撐各國經濟的青壯人口,在21世紀退休後,將肩負更多的照顧護理責任。就地老化“就地老化”,是近年各國老人照顧護理政策的發展趨勢。台大教授吳淑瓊指出,許多國家發現,老人被送進養老機構,覺得被遺忘,變得不愛說話,不愛活動,反而容易生病,對健康十分不利;而“就地老化”觀念,強調老人身心健康、生活照顧護理的所有服務,都可以在社區內取得,無需脫離原有社區的人際關係。
  目前,“就地老化”的觀念與製度,在瑞典、德國實施得相當完整。德國甚至開辦老人照顧護理年金制度,子女辭掉工作在家照顧高齡者,也可以請領約2500元台幣的老人長期給付金。日本、美國近年來也從“就地老化”的觀念出發,制定和實施老人照顧護理措施。例如,1998年日本推出了“黃金計劃”,希望用10年時間奠定21世紀老人長期照顧護理的各項軟件與硬件設施。黃金計劃也引用“就地老化”的概念,促進居家服務員到日常生活有障礙的高齡者家中照顧老人,有短期照顧護理、日間服務、居家照顧護理支援、老人訪問看護站等服務,將公立學校的空教室轉為老人日間服務中心等。
  為了讓高齡者能夠有尊嚴和自立生活,日本為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設計不同類型的照顧護理方式,比如失智症老人,就有專門的治療、照顧護理策略。銀髮商機高齡化社會的另一個趨勢,就是銀髮族需求主導社會發展。未來全世界的經濟、環境、社會、科技等都將因應銀髮族的需求而調整。針對高齡人口需求的商品與服務,將會不斷出現。比如,老人到醫院看病的製度將會被取代。將來,由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醫師各種專業人士組成的社區照顧護理專業團隊將應運而生。由於老人行動不便,專業醫護團隊可以先與老人約定時間,上門服務。
  針對高齡者設計的旅遊團已經出現。殘障老人行動不便,卻有強烈的觀光需求,因此日本旅遊業者推出特殊設計的旅行團,隨團配有護士、醫生、專職治療師,讓老人在安全與醫療無憂的情況下痛快遊覽。美國《未來學家》預測,科技也會運用在老人商品上,針對高齡者疾病或生活需求而設計的高科技椅、床、餐桌、餐具、衛生間設備、醫療器具都將出籠。電視或傳媒出現的角色、討論的話題,也會以高齡者居多,未來,老人影帶、老人節目等老人商品會非常普遍。事實上,日本的老人餐廳與老人餐盒外送服務已經很普遍。長壽之道你一定沒想到要活100歲吧?其實,未來醫療進步,長命百歲已經不稀奇了。台大教授吳淑瓊指出,未來人口不僅老化(超過65歲),而且“老老化”(超過85歲)。據聯合國預測,在13個先進國家,2050年80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0%。
“老老化”人口中,80至90歲人口占大多數,9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也不斷增加。 2050年,球百歲人瑞將是目前的16.2倍,人們成為百歲人瑞的機會,將大幅提高。對此,《未來學家》擬定了一套“完全長壽策略”,讓人們早點準備,迎接21世紀的長壽人生。

策略之一,生涯多元化。多培養自己在各方面的興趣,如藝術、政治、慈善事業等,讓生活
                    更平衡、更多元化。
策略之二,提早規劃獨立的個人財務,不能過度依賴社會保障制度與社會福利,而要降低負
                    債、增加長期投資。
策略之三,投入家庭。配偶與小孩能帶來豐富的親情。
策略之四,調整自我的步調,用更長遠的眼光來定義成功。
策略之五,隨時準備面對生命中的衝擊,隨時調整心態,找到新方向,不要陷溺在挫折裡。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曼谷摩天大樓高空彈跳重裝伺候-薛正中理事



薛正中理事:
曼谷摩天大樓高空彈跳重裝伺候,不高,只有170公公尺而已,跳出前的一霎那間真需要勇氣呢!

2012五專第一屆巴拿馬運河之旅同學會花絮


  此次同學會所以能順利成行 ,起源於陳淑娟同學,邀約同學共襄盛舉,成行的有22位;本次同學會圓滿成功,大家一致讚佩不巳。


  難得的是請到前校長林壽惠博士來參加,歲月雖然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  內江街時代的清純模樣依稀可見,還加多了成熟的韻味。


  離校44年後,大家歡聚在遊輪上,話從前,談先生,說小孩,說孫子,歡笑聲伴隨著眼淚,飄蕩在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天空,你問幸福在那裡,我說幸福就在這裡。


  前臺北 (後遷桃園) 療養院前護理部吳麗萊主任(三專第8屆),她說:記得在1962年,她上徐藹諸校長的職業道德課時,曾全力反對成立五專,理由是她們太小,應該快樂過日子,怎麼可以面對痛苦的病人;而五十年後的今天,看到她們生活快樂和各有的成就,深以她們為榮哩。她說這十四天讓她變漂亮了,血壓血糖都低了。(快樂嘛)


以下是本次同學會的花絮及校友的近況:


葉粉妹:每次聽到阿粉的消息,不是正要動身去哪裡玩,就是剛由哪裡玩回來,我非常不爽的説 "你又去哪裡玩啦?"阿粉就理直氣壯説"我是出去充電的"天啊,在家煮個飯能耗多少電?這個好命的傢伙。我要和她比起來, 只能套句台語歌詞 "別人的生命是鑲金和包銀,我的生命是 %#@*&....... ?

 陳淑娟:這次老范陪著阿粉一起參加,我一路上看到他們老夫妻鬥嘴,再看到在哥斯達里加時,我們一群人在街上閒逛,老范突然掉了隊, 阿粉急得不得了,趕回去找到,我心中真是覺得好溫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老伴,老伴,這緣分是要五千年修行才能得的當時那一刻,在中美洲溫暖柔和的海風中,在周圍講著西班牙語的人群中,我突然很想念我家老先生,不知他那時在做甚麼,所以好羨慕此次能結伴參加的夫妻檔。

駱幸惠:三專12屆,在紐約醫院做了25年的IV Team Nurse,現巳退休,種菜,打太極,在慈濟醫療隊和社區圖書館當義工,廣交朋友,生性樂觀,她此次玩得很開心,尤其欣賞吳素娥同學的茶道。

盛淑琴:護職12屆,住加拿大多倫多,現巳從護理職場退休; 她擁有18歲的精力,打球,合唱團,跳舞,爬山走路,旅遊; 在船上,只要有跳舞的節目,都可看到她的身影,她把生活生命力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夏白家:護職13屆,夜校公衛二年制第一屆,她退而不休,仍回醫院上Part Time,其餘時間,寫書法,畫國畫(每年定期開書畫展),拉二胡,合唱團,打太極,還要照顧94歲的媽。

吳秋芳:五專第3屆,她說自己有工作狂,她除了繼續在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的產房護理工作外,又到San Francisco Golden University 學了整體的財務規化,投資,保險,稅務,退休計畫與信託,現是Wels Fargo Advisors,雖然每星期工作80小時,但很快樂,她感謝上帝的恩典,可以照顧96歲的公公,每天以歡喜心為他準備他喜歡吃的晚餐,謝謝公公為她準備一位老實可靠的老公, 也感謝神給她兩位愛神的兒子。她為我們上了一堂財經講座,開源節流,生財,發財,守財,保財,將目標,計畫一起策劃,講得專業,引起共鳴,護專又出一位女強人。

陳青陽:五專第3屆,現住希雅圖,看她福福泰泰,慢條斯理的,就知道她嫁一個好老公,李醫師是位精神科醫師,還分享了他在美國行醫的精神科經驗,生動有趣。
張淑燕 :畢業後第一次見面,原來她在紐約的醫院上班,目前巳退休,優渥的退休金,過的是閒雲野鶴的日子,種菜,蒔花,養鳥,投資股票,教會活動,侃侃而談,與以前學生時代默默不語,大有不同。她很會買東西,在哥倫比亞時,買了一條土著的手工項練,非常別致,配甚麼衣服都好看。

羅光瀛:小迷糊,每到一個國家,時鐘要撥快一個小時,有時要撥慢一個鐘,而她總以為她的手機會自動調整,結果船又大,我們總找不到她,後來她明白了,她以洛杉磯的時間為標準,又錯了,船上是以美東紐約時間為標準,可想而知,她的不良紀錄了。

楊玉貞:我們的小仙女,在蔡醫生的保護下, 像小鳥依人般的幸福甜蜜恩愛,她形容自己在這兩星期內沒大(學姐) 沒小,沒上(林校長) 沒下,嘻哈笑鬧,每天只是吃喝玩樂的日子過得飛快,大家友誼如明月,千里共嬋娟。

黄娟:大家公認的幸福女人,在先生的呵護下,只要把自己打伴好,做個跟得夫人,形影不離的令人羨慕,怪不得她形容此次是很美好的“Trip”,她重新做一次“同學”,更好的是身旁多了一個“牽手”。

吳素娥:了不起的女性,不管她在洛杉磯醫院的ICU單位上班,或現回歸台灣,她都很有智慧的把媽媽,太太的角色演好,現參加合唱團,社會公益,將接任崇她社社長職務,出錢出力;很有心的從臺灣帶來茶具及上等好茶,在船上泡出香純甘甜的好茶讓大家品茗聊天;懷念少年情懷,是人生最可貴的情感。

周逸雲:親手做的拼布嬰兒毯,贈送我們,那就拿出來在郵輪上同學會義賣,而由吳素娥夫婦高價購得,此款會轉交郭素珍以我們五專第一屆的名義贈送母校做為獎學金,多謝吳素娥及蔡董的熱心和愛心。

李美香:她是此次同學會的會長,很盡責的安排節目,接洽事務;她從護專畢業後到美國取得BSN,MSN 和Ph.D.現任VANJHS護理長和St. Joseph Wayne Hospital 督導,不簡單啊!以前在學校時安安靜靜不太講話;現可不同了,有理想,有抱負,說起話來頭頭是道,思想敏捷,風趣幽默,全程中都可聽到她的笑聲。
  大家很感激陳淑娟同學辦了這次巴拿馬運河遊輪之旅,看到了幾位幾十年未見的老同學,每位都那麼健康有趣;同時也很難得見到和認識師長和學姊學妹們,還有七位男士貴賓參加,他們的風趣和豐富的人生經驗令人刮目相看;這14天的旅程,天天都有好笑,有趣的情景,節目安排得很豐富,絕無冷場,有六天的登陸旅遊,看到了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的幾個港口城市,巴拿馬運河的水閘開關,讓這大遊輪上上下下通過運河,大開眼界;晚上大家在Summer Palace Restaurant正式聚餐,有笑話,心得分享,真是難忘之旅。
趁還未太老之前,趕緊抓住中年的尾巴,預計我們70歲之前再舉辦遊輪之旅,也許愛琴海,地中海,波羅廸海,所以同學們如果想去,先預告請大家一起去吧

五專第一屆陳淑娟得獎記



本週是國際護士節,我還是按照往常, 忙 忙 忙 ,今天早上, 部門經理突然通知我,叫我一定要出席下午1pm,在醫院本部 2F 的 Nurse week ceremony,匆忙趕到,一走進大禮堂,人山人海中,看到我們 Medical Director含笑在向我招手,才知道我得到 2012 Nursing Excellence Award,要接受頒獎,我們是Santa Clara County Medical Center,是教學醫院及一級Trauma Hospital,有員工2500人,在兩個月前,先由各部門推薦出 60 個 RN nominees,送出各人檔案給評審委最後選出 5 名,在大會頒獎,我居然得獎,是全院第二高分,請與我分享我的榮耀,也給我們學校給我們的教育,最大的肯定。好棒喔!

夏故校長德貞女士生平事略

101.5.23
校友會謹誌
                                              


夏故校長的年代是鋒火戰亂、動盪不安窮困髒亂且無紀律之時代。擁有美國衛斯理文學士的年輕女孩德貞女士,因為對國人的愛,毅然而然地投入白衣天使的行列。後來她赴美密西根大學進修,獲得公共衛生護理碩士。進修後返國服務,在北京協和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的時期,她跟著神經外科先驅張查理醫師學習解剖學,奠定她早期的授課內容之一的基礎。
民國37年到47年期間,夏校長草創兩岸數個優秀的護理搖籃,如大陸的大西北護理、前中央護理,還有台灣的國防醫學院和台北護職的籌備及經營與省立護理專科學校的籌備(亦即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的前身)。 她展現出信心十足、精神充沛、嗓門大、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的精神,加上謙虛和藹的信念,吸引感動了許多優質後輩投入護理的行列。

她擔任台灣省衛生司技正,接著被政府敦請辦理護理教育。她終身未婚,視學生如己出,注重學生的食衣住行與衛生。關懷學生時的叮嚀與囑咐就像母親愛自己兒女一般,不厭其煩。她非常注重倫理、實行健康生活更是採取身教言教的方式在受教的學生回憶中,這位校長永遠穿著一襲旗袍,一絲不茍,臉上總是掛著最慈祥的笑容。學生最期待的是每週一上午週會聆聽校長講話;最怕的是在浪費食物、不守時、沒規矩時挨罵。但是全校師生對她的恩威並施、賞罰分明,都感到感恩與心悅誠服。

篳路籃縷之際,她雖身兼多個要職,外嚴內謙,總是能授權;但入學的學生多是她親自審核確認過,成為她領導的特有風範。她常提醒護理人員用微笑來拉近彼此的關係、走出校門後需繼續不斷進修和研究。

夏校長雖然早已積勞成疾、安息主懷、歸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了;但是,她愛人的精神,儼如傳教士傳福撒愛的天職角色,已開花結果造就出許多國內外護理的棟樑。我們北護家園會這麼豐碩,全因在那艱難草創中,有過像夏校長這樣先驅,將她的真愛、美好和對生命盼望的熱情,灌溉過我們這塊土地。前輩夏校長早如麥子般的落地了,欣喜她得到了永生的冠冕,結出許多子粒,永遠活在你我的心中!

位於六張犁的夏故校長的墓園,因被雨水沖刷損壞,理監事決議於101523日遷奉進塔到陽明山第二公塔珍愛樓,得到永久安息。